4月22日下午,得知有了恩師的消息,石永仕激動不已,急忙通過昌鐵83養(yǎng)機QQ群發(fā)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:“告訴大家好消息,和姚竹盛老師聯(lián)系上了。大家有空和老師聯(lián)系一下,姚老師要我向大家問好!”朱士永則在昌鐵83養(yǎng)機飛信群發(fā)布了同樣的消息。一時間,同學們七嘴八舌,言語中流露出深深的師生之情和對姚老師的關切。
隨后,石永仕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,撥打了姚老師的電話。“請問是姚老師嗎?”“是的,沒錯,我就是姚老師。”當姚老師聽到石永仕的名字時,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沒想到自己離開南昌鐵路機械學校都已經(jīng)27年了,學生們還沒忘記自己。石永仕讓老師在家等著,他們會盡快趕到邵陽拜見恩師。原來,姚竹盛因多種原因于1986年9月從南昌鐵路機械學校調回邵陽老家,后來在邵陽市百貨公司工作了13年,一直干到退休。
姚竹盛沒想到,自己的離開,會讓學生們找了這么多年。“老師關心學生是應該的,這也是我們當老師的職責。” 姚竹盛說,退休在家后,其實他也很想這些學生們,但由于沒有學生的工作地址和聯(lián)系方式,因此一直沒法聯(lián)系上。“原來我有學生們的畢業(yè)分配表,但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小心弄丟了?,F(xiàn)在,我仍保留著一本83級養(yǎng)路機械班學生的花名冊,把它留作支教生涯最美好的紀念。”
說著,姚老師從抽屜翻出一本泛黃的學生花名冊?;麅陨?,詳細記錄著每位學生的姓名、出生年月、文化程度、家庭住址、家長姓名及工作單位等信息。“學生馮玉華來自浙江嘉興縣,當時在班上擔任文娛委員,工作很負責、學習成績很好,待人處事很正直、很熱心,同學們有什么困難,她都會出手相助……”說起自己的學生,姚老師如數(shù)家珍,他的思緒被拉回到了那個純真美好的校園時代。
姚老師介紹,他膝下有一兒兩女,家庭幸福、生活美滿,盡享天倫之樂。雖然自己已是70歲高齡了,但身體卻十分硬朗。每年,他都會帶著老伴一起出外旅游。退休后,他每天散散步、看看書、練練毛筆字,生活過得閑適而又相當愜意。姚老稱,這次與失去多年聯(lián)系的同學聯(lián)系上了,他很想見他們一面。如果有可能,他很想去學生工作的地方看看。
取得聯(lián)系后,他和學生們商定過段時間相見團聚。師生團聚會是一個怎樣的感人場景,師生之間如何表達長久的思念之情?敬請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