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圖嶺是故鄉(xiāng)的名字。
畫圖嶺實名繪圖嶺,看似地理學(xué)上很專業(yè)的名詞,只不過因為老家話語表達的緣故,久而久之就說成了畫圖嶺。
網(wǎng)上關(guān)于畫圖嶺的信息少得可憐,只知它位于武岡的東北角,海拔近千米,周邊是朱家田、韭菜嶺、齋家沖、王家沖……。想來這里沒有出過王侯將相、達官顯貴,也無書香門第、詩禮之家,只有一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在這里春耕秋收、繁衍生息,故而默默無聞、不為人知。
雖然是故鄉(xiāng), 但因為只是七歲以前在那里待過,留存的都是些少不更事的記憶,隨著歲月的沖洗,早已淡遠而模糊,很多的瑣事和情緒還得靠著揣測方可略微還原。
只記得那時的畫圖嶺很高、很偏、很破舊,當然也十分的貧瘠。山并不那么葳蕤,倒是常年的缺水干旱;夏天還好,冬天卻超乎尋常的寒冷;可稱得上“窮山惡水”之地。
正因為此,父輩們都很發(fā)奮,大伯、父親和滿叔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后離開了此地,或在縣城工作,或在鄉(xiāng)鎮(zhèn)教書;大哥、二哥、三哥也一并隨父親遠走,或工作或讀書;只留下年邁的奶奶、母親和我相依為命。
于是,每當我獨自一人坐在簡陋的堂屋前,就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離開這里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。
離開父親與兄長們的日子,我們的生活過得平淡且清苦,母親相當于一個男勞動力,成日里早出晚歸掙工分,還得照顧我和奶奶。
那時還沒有通自來水,需要肩挑手提才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,我尚年幼,這個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,村子在山坡,井則在山腳,挑一擔水拾級而上何其之難,此時母親孱弱的背影總能讓幼小的我不由自主地一陣心酸。
電燈自然也是沒有的,家家用的都是煤油燈,為了節(jié)約,有時還用松枝取代來照明,滿屋子的煙霧繚繞直將人熏得眼淚直流。
那時最期待的就是過年,因為這個時候,父親和兄長們就會回來了。依稀記得有一年歲末的傍晚,當我早早地爬進被窩沉入夢香時,幾個冰涼的圓溜溜的東西鉆進了我的懷里,緊接著就是一雙冰冷的手在我的脖間撓動,醒來一瞧,原來是三哥,他帶著新年的禮物---農(nóng)場的桔子,與父兄一道回來了!那刻的激動、那種無以言表的興奮,今天想來依然有一些溫暖和感動。
到了讀書的年齡,那時沒有幼兒園,我是直接上的小學(xué)。學(xué)校的地點在永紅村,名為“永紅小學(xué)”,是先前的鄧家祠堂改造而成,距離畫圖嶺約有五六里地。
那時候沒有今天這般車接車送的寵愛,每日里都得靠著雙腿走路去上學(xué),一路要穿過一條村幾座嶺,總覺得路好遠好長,怎么走也走不完。當時有沒有在路上走走停停,已然沒有印象,總之遲到是常有的事,所幸老師是位老太太,很慈祥,少有批評,眼瞅著怯怯的我,只是笑笑示意坐下,接著又繼續(xù)她鄉(xiāng)音濃郁的講課。
最難過的就是風雨交加的冬天,當時沒有傘(即便有我也撐不?。赣H就用塑料把我全身裹得嚴嚴實實,戴上斗笠,一步一挪,步履蹣跚,待到學(xué)校的時候,塑料早已分崩離析,褲腿、鞋子都是泥,整個人有如落湯雞一般,狼狽不堪。
記憶中,曾經(jīng)有過一次逃學(xué)的經(jīng)歷,似乎是1981年,那一年大哥結(jié)婚,雖然當時并不知曉結(jié)婚是個什么概念,但直覺告訴我是好事情,因為父兄們回來了,買了很多糖,擺了很多酒席,放了很多炮仗,前來賀喜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,我也毫不猶豫地融入到了這種幸福之中??鞓返臅r光總是那么短暫,待所有的事情告一段落,父親與兄嫂們要返回城里了,而我則不得不踏上上學(xué)的路。
我還依稀記得,那天走在路上的我越想越傷心:他們走了,熱鬧沒了,我又得重回一個人了。一路上,眼淚猶如雨水一般止不住地往外溢。走到半途,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:不上學(xué),回去!于是一路小跑,回到了家中。
父親正與兄嫂們整裝待發(fā),見我回來,很是詫異:不要上學(xué)?我心一橫:我想送送你們。父親笑了:哈里哈氣(傻里傻氣)。那是我幼時第一次,親眼目睹著父親和兄嫂們從我的視線中遠去……。因為,不久,我就轉(zhuǎn)到農(nóng)場上學(xué)了。然后,母親也來了,一家人終于團聚了。
此后,回畫圖嶺的次數(shù)屈指可數(shù),要么是偶爾跟著父母返鄉(xiāng)走親訪友,要么是過年隨兄長回去給長輩拜個年,這樣的機會一年充其量也只是兩三次。待到大學(xué),一年一兩次。工作后,則愈發(fā)地少了,甚至有時幾年才回去一次,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緬懷長眠于此的父母、大哥。
畫圖嶺住的人也越來越少,只有零星幾戶,滿叔會照例在寒暑假從城里回來住些日子,似乎依然在頑強地捍衛(wèi)著家鄉(xiāng)那份藕斷絲連的脆弱的文化血脈。而堂兄堂弟們早已不甘于駐守這片越發(fā)沒有生機的土地,一個個外出打工創(chuàng)業(yè),于他們而言,畫圖嶺或許不過是節(jié)日里團聚時的一個落腳點或中轉(zhuǎn)站罷了。當然,也不排除待他們老了的時候,會重新回歸于此。
畫圖嶺于我言,則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,其象征意義更多是大于現(xiàn)實意義。我曾經(jīng)生于斯長于斯,童年記憶雖已大多留在了農(nóng)場,但我終究是從這里出發(fā),走向了遠方。雖然,此生我已不可能如古人一般“歸臥故山秋”,再回歸這里,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我會偶爾想起它,就如同今天一般,努力用零碎的記憶勾勒出這片曾經(jīng)生活的土地。
其實,我已然明白,在光陰的流轉(zhuǎn)中我與畫圖嶺已漸行漸遠,今生的那份緣分只能珍藏并遠遠守望,既然回歸已無可能,那么,權(quán)且就把他鄉(xiāng)當故鄉(xiāng)吧。
(作者:曾錦標,武岡人,先后畢業(yè)于湖南師范大學(xué)、暨南大學(xué),現(xiàn)就職于廣州醫(yī)科大學(xué))